【广州日报】世界心脏日名医开讲:你知道“淀粉人”吗?
今天(9月29日)是世界心脏病日。
说起心脏病,大家往往首先想到是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瓣膜病变、心肌炎、心力衰竭等等跟许多人密切相关的也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实,还有一类罕见的心脏病,因为少为人知,但症状又容易跟常见的心脏病混淆,反而耽误正确的救治,不利于我们呵护心脏,拯救生命。
9月29日晚8点,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举行“世界心脏病日”专场微课,邀请“中山一院心血管名医团”主讲,聚焦罕见病“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
主讲嘉宾有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主任医师,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CCU主任何建桂主任医师,“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一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医学部心力衰竭科副主任陈艺莉副主任医师以及中山一院核医学科副主任, 岳殿超副主任医师。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 又称“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肌淀粉样变”,患者俗称“淀粉人”)。这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淀粉样变可以发生在神经、皮肤、腕管、心脏等处,在临床与心衰混淆。由于公众以及部分医生对其了解不多,该病容易误诊和延误治疗,大部分患者往往要在出现严重的心脏症状甚至心力衰竭后才能被诊断,而诊断后生存期仅为2-5年,令人痛惜。该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则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为华南心血管的领军力量,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近日成立“华南心血管病专科联盟”,推动ATTR-CM多学科会诊规范化,希望能集合华南多学科医学团队的力量,推动对包括该病在内的心血管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推动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的创新突破。
课程介绍
主题:“以心相连,以心相通”广州日报世界心脏日科普直播
嘉宾:
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主任医师
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CCU主任何建桂主任医师
“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一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医学部心力衰竭科副主任陈艺莉副主任医师
中山一院核医学科副主任 岳殿超副主任医师
时间:2021年9月29日(周三)20:00
微课看点
1.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有何危害?
2. 腕管痛是ATTR-CM的早期表现吗?典型症状有哪些?
3. 如何实现早筛查、早诊断、规范治疗?
4.“华南心血管病专科联盟”会为基层医生、患者带来哪些帮助?
名医简介
董吁钢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委员兼抗心律失常药物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执行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高血压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起搏和电生理学分会常委兼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电图学组组长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副总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八个杂志编委
何建桂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CCU专科主任,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起搏与电生理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分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房颤工作组及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衰专委会委员、心律学专委会委员、心内科分会指南与共识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常委,导管消融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会,心律失常学组副组长
陈艺莉 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医学部心力衰竭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常委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委员
广东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常委
岳殿超 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促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治疗组成员
文/任珊珊
报道时间:2021-09-29